胃酸逆流在醫學上稱為胃食道逆流疾病,也就是台語的「溢赤酸」及「火燒心」,是胃酸向上逆流,造成食道傷害,典型症狀是胸口灼熱感與溢酸水,常常在飯後發生,而彎腰或躺下時症狀會加重。有時會波及咽喉、氣管、支氣管,而造成咳嗽、聲音沙啞等症狀。
胃食道逆流的症狀
最常見到的症狀是心灼熱,是一種會向上擴展的灼燒感,由於胸骨下的熱感覺受器受到影響,也會導致喉嚨、脖子部位的不適。灼熱感可因姿勢的改變,像是躺下或是趴睡而誘發。心灼熱可能偶爾發生(平均一個星期發生零到一次),是正常的生理現象; 但是有些人卻是經常性的發作(一個星期發生兩次或兩次以上),即稱之為胃食道逆流症(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,簡稱GERD)。
除心灼熱之外,可能產生逆流物帶血、脖子痛或是胸痛、困難或無法吞嚥、容易有飽足感;若酸液逆流至喉頭或口腔,再經由呼吸道吸入,則可能以超過三個星期的慢性咳嗽、口臭、喉嚨痛,甚至喉炎、氣喘或肺炎表現。
胃酸逆流的原因
由於下食道括約肌壓力的降低,延遲胃排空,使胃內容物或胃酸經常性往食道逆流,刺激食道黏膜導致發炎及灼傷。還有個人因素,像是肥胖、穿過緊的衣服、懷孕、抽菸、飯後馬上趴著、吃油膩食物,都是影響因子。此外暴飲暴食和睡前進食,也都會增加逆流的現象。
胃食道逆流的治療
1、生活型態的改變
建議少量多餐、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(例如:豆類、麵包、汽水),避免吃宵夜及進食後兩小時內躺下、趴下或是彎曲身體;抽菸者戒菸,過胖者減重。另外,睡覺時可以將頭部墊高約15-20 公分,以減少夜間逆流所造成的傷害。
2、藥物的選擇
目標在降低胃內的酸度及提高食道括約肌壓力,減少胃液逆流至食道的機會。
3、制酸劑
作用為使胃中的酸鹼值升高, 也就是中和胃酸, 用於輕微或間歇性症狀的病人, 常見的有宜胃錠(Iwell)、百胃樂錠(Peptidin)、多寶胃康咀嚼錠(Topaal)以及氧化鎂錠(MgO)等,過度使用可能會有腹瀉或是便秘的副作用。
4、腸胃蠕動促進劑(Prokinetic drugs):吐寧錠(Domperidone)、培嘔 明糖衣錠(Metoclopramide) 及摩舒胃清 膜衣錠(Mosapride)等,可增加食道括約 肌壓力、促進食道蠕動、加速胃排空;與胃酸抑制劑併用(如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)可加強療效。Domperidone,懷孕分級列為C級,不建議哺乳中的媽媽使用;Metoclopramine,懷孕分級列為B 級,哺乳中的媽媽需小心使用;至於Mosapride部分尚無在孕婦及授乳婦使用的研究資料。
5、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(Histamine H2 antagonists):蓋舒泰D口溶錠(Famotidine)及胃治潰膜衣錠(Ranitidine),與胃壁細胞的 H2 接受器結合,而抑制了胃酸的分泌;這些藥品在有效的治療劑量下,其治療效果相差不多,懷孕分級列為B 級,不建議哺乳中的媽媽使用Famotidine,而Ranitidine則需小心使用。
6、質子幫浦抑制劑(Proton pump inhibitors):耐適恩錠(Esomeprazole)、泰克胃通口溶錠(Lansoprazole)及治潰樂腸溶膜衣錠(Pantoprazole),抑制了胃酸產生的最後一個步驟,為最強效的胃酸分泌抑制劑,比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有更高且更快的治癒能力,藥效長,一天給藥一次即可。懷孕分級列為B級,不建議哺乳中的媽媽使用;常見副作用為頭痛、腹瀉、腹痛、過敏反應、噁心及暈眩。
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疾病,生活型態的改變及藥物治療都可減輕其症狀,如果經治療還是沒改善,可以考慮內視鏡或外科手術治療。